.jpg)
2016年我国科研团队开展了大豆生产标准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,取得了重要成果,并形成了产品特色。
一、大豆生产标准化工艺图
大豆生产标准化技术图的主要任务
1.培育种子
a.选择豆种:选择和同种为大豆,做到健康、高产、稳定,且无病虫害,无病虫害。
b.检查种子的纯度和纯度:根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在挑选种子的时候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,确定其纯度。
c.进行品种的筛选:根据自然情况和栽培方式来选择不同的品种。
d.整地播种:根据所用的种子、土壤的含水量等因素,根据耕作和收获的情况,确定所选的品种。
2.建立标准
a.按照质量标准
3.1制定
3.1.1 目标产量
目标产量是667公顷(1hm2)豆种。其增产幅度为120%。目标产量目标产量应为1250公斤/667平方米。
3.2.2 适应市场需求
市场需求主要是豆种、肥料和其他因素。例如豌豆品种、冬豆品种等。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。
3.2.3 品种试验
3.1.1 试验时间
应根据当地栽培、环境条件、地理条件等因素,确定适当的品种试验时间。确定适宜的品种试验时间一般应提前1~2个月,或在10月15~20日进行。
3.2.2 播种期
如春季露地栽培应在冷尾暖头播种,而保护地栽培应在2月中旬,具体时间根据当地生产条件而定。
3.2.3 栽培方式
主要有架豆种植、吊豆种植和小棚栽培。
4 栽培密度
一般畦宽1.3米,畦高20厘米,畦宽60厘米,双行种植,株距60厘米。
5 播期
畦宽1.2~1.5米,行距33~40厘米,每畦双行种植,行距33厘米。
6 苗期管理
播种后在畦面覆盖地膜,苗期及时破膜放苗,苗高15厘米时,苗高12~14厘米,要进行除草、间苗,并随时注意检查地膜是否破小,苗齐后及时搭架引蔓,待主蔓爬满畦面时于晴天上午9时前将畦面的膜放下。
7 适时追肥
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,追肥在整个生育期进行2~3次,第1次在缓苗后,追施稀薄的人粪尿提苗,第2次在抽蔓初期进行,第3次在开花后进行,第4次在采收前3~4天进行,第3次在采收前7~10天进行,每亩追施尿素7.5~10千克,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