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介绍图(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风险)
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介绍图
总共有近3亿亩水稻、水产养殖,其中其中:我市管辖水域面积3.3万亩、水域面积3万亩、水域面积3万亩、水域面积3万亩。水域面积越大,水稻的产量越高,其中:东村水稻每公顷产量约2300公斤、水稻每公顷产量约170公斤、水稻每公顷产量约398公斤、水稻每公顷产量约60公斤。养殖设施集中、设施配套、养殖方式先进、经济效益显著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。
三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介绍
1、稻种的选择:选择稻种时应该选择颗粒大、色泽饱满、皮薄肉细、芽率高、产量高、适应性广、抗逆性强的籼稻品种,如:长粒香、大丰、长农等。
2、处理种子:为保证后期水稻的生长,选择优质高产的稻种,建议在播种前2~3天对种子进行晒种、浸种、消毒,打破种子的休眠期,提高种子的活力,促进发芽率和发芽势,缩短种子萌发期。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方法。
3、苗期的管理:培育秧苗一般采用营养杯(水)育苗移栽技术,在移栽时须保证营养杯和水的量达到标准。
4、中期管理:在移栽前4~5天,使用一些除草剂,可以有效防止杂草和秧苗徒长。移栽后10天,可以使用咪鲜胺等除草剂喷施,降低秧苗的病虫害发生,喷洒时要均匀。
5、后期管理: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,对营养杯、水的使用也不同。培育秧苗在播种后3~4天,使用矿物质肥和调节营养液,促进秧苗生长,增强抗性。